\”奋力\”轮抵达上海 长江口二号古船全体打捞出水\”倒计时\”<\/p>\n
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盛暑中,全新的古船全体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7月15日从南通驶达上海,完结交给。<\/p>\n
它将在这里完结特殊使命,与\”大力\”号携手,让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破浪而出\”、重归港口。<\/p>\n
<\/p>\n
全新的古船全体打捞专用工程船竣工交给。图为\”奋力\”轮旁边面。新华社发(上海市文明和旅游局供图)<\/p>\n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交易商船,也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好、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现在,它正熟睡于上海崇明横沙岛东北部横沙浅滩水下,古船船体埋藏于海床下5.5米。考古查询显现,这艘清代古船船长约3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其间载有不少精巧文物。<\/p>\n
本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告正式发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为保证长江口二号古船安全并完好地完结全体打捞搬迁,上海市文明和旅游局会同交通运送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规划出一条全新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并命名为\”奋力\”轮。<\/p>\n
据介绍,\”奋力\”轮长约 130 米,宽 34 米,船两头有同步提高设备,船中部开口并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巨大\”月池\”。它集提高、运送、进坞、卸载等功能于一体,未来能够直接将长江口二号古船从海底提高并牢牢嵌入月池,运送卸载到上海船厂1号船坞。<\/p>\n
<\/p>\n
图为\”奋力\”轮俯视。新华社发(上海市文明和旅游局供图)<\/p>\n
据上海市文明和旅游局介绍,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一支由考古、潜水、物探、打捞工程等多范畴专业人员组成的水下考古部队,在海上奋战35个日夜,已准确定位了长江口二号古船鸿沟和埋深,承认古船长约38.1米、宽9.9米、船首向南。考古人员还提取出水了船舵、铁锚、缆绳、建筑材料、紫砂壶等散落文物,最大极限地防止后续古船全体打捞阶段散落文物丢失,保证古船信息的完好性。<\/p>\n
<\/p>